T 客汇专访:Docker 创业公司有容云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马洪喜;
T 客汇:我们应该怎样更准确的理解「Docker」这个词?
马洪喜:我们所说的 Docker 技术指的是一种具体的容器技术。因为 Docker 的使用量太高了,所以几乎 Docker 成了容器的代名词。
以 Docker 为代表的 容器技术可以让我们从应用程序的视角重新看待整个 IT。传统的 IT 构建是自下而上的,从机器到操作系统再到应用环境,然而复杂的底层部署过程未必是所有人特别是终端用户所关心的。终端用户最关心的是他们的业务,对 IT 来说就是应用程序交付的快速度和高质量,而不是底层的机器环境和操作系统。
传统 IT 建设有耦合度高的问题,需要先把硬件做好,再部署操作系统等软件和上层应用。虚拟化技术解决了硬件和操作系统解耦合,让大家无需多度关注硬件,而把关注点转移到虚拟机层面。这是一次很大的技术变革,也推动了现有 IaaS 云的发展。
虚拟化使业务能够快速交互,不需要关注底层硬件资源,但这样的 IT 创新改革还不够彻底。IT 技术人员在上层还是要关注操作系统层面,比如其配置、补丁和优化等。
更好的方式是把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再进行解耦合,这样必将能带来更大的变革。目前比较接近的技术就是以 Docker 为代表的容器技术了。当然,技术的迭代速度飞快,以前需要 3~5 年,现在 1~2 年就可能出现更好的技术。这是好的趋势,我相信最终的技术发展方向还是让我们把所有焦点放到服务好应用程序和它们所交付的业务本身上。
T 客汇:Docker 与 IaaS、PaaS 和 SaaS 之间是怎样的关联?
马洪喜:Docker 本身倾向于底层技术,本身就是几个安装包,很多厂商以 Docker 技术为基础构建了的容器管理平台,称之为容器即服务——CaaS,目的是可以更好的利用 Docker 技术为用户提供服务。
(1)在 IaaS 层面,很多容器云厂商的设计哲学是「术业有专攻,各自管好各自的事」,与 IaaS 层面的结合是采用技术对接方式相互配合。例如,AppSoar 可以调用 AWS 或是 OpenStack 接口实现容器主机的管理。
(2)在 PaaS 层面,新一代以容器技术为代表的轻量级 PaaS 对传统 PaaS 产生了巨大冲击,老一代 PaaS 正在被客户所抛弃。但同时传统 PaaS 也在向「容器驱动」靠拢,新一代 PaaS 也需要多向老一代 PaaS 的 成熟模型学习。
未来,容器驱动的 PaaS 平台的定制化属性会很强,不会是一个「放之四海皆为准」的标准产品,有容云提出了一个完全可定制的 PaaS 模型,目前已经在多个客户场景下交付。
(3)在 SaaS 层面就比较模糊和难以明确界定了。狭义上的 SaaS 厂商如 Salesforce 等, 很早就提出了资源隔离和基于此的编程模型。它们也一直对容器技术持续跟进,对它们来说,容器技术是实现业务的一个手段。
从广义来讲,很多人把基于公有云的应用商店也称之为 SaaS,或者把部分 PaaS 能力也当作 SaaS 来看待。容器技术在未来,可能推动一种新型的应用市场出现,借助容器技术跟应用商店概念相结合,在用户购买软件之时,即解决隔离问题,又实现托管服务,这也是一种 SaaS 的技术实现形式。有容云在这方面也有一定的探索和尝试。
T 客汇:Docker 有哪些具体的使用场景?
马洪喜:Docker 技术是在 Linux 平台上发展起来的。如果企业用户的业务部署在 Linux 上,当业务系统面对较大的「互联网化」压力,对「版本更迭」要求比较高时,可以采用 Docker 技术驱动的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方案加以优化。还有混合云管理、企业软件一键部署等都是容器应用的典型场景。
但是,如果客户跑的是 SAP、Oracle 数据库这类软件,今天采用容器技术的意义不大。
如果是 Windows 客户,目前暂时是不成熟的,但 Windows Server 2016 发布后会有所改变。
T 客汇:企业用户使用 Docker 的技术门槛高吗?
马洪喜:我觉得不高,但把 Docker 用好却不易。这是因为企业用户以前用 VMware 虚拟化很顺,很多人把Docker技术叫轻量虚拟化,我的感受是 Docker 比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更简单。特别是今天的 IT 人员已经把 Linux 命令行玩的很熟练了,所以不存在太陡的学习曲线。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只解决了操作系统一个层面的问题,容器技术面向的是“应用”,其灵活度更高,所以用好还是比较挑战的。如果 IT 人员只是想简单尝试这个技术,玩一玩,几天时间就够了。如果真心想用好 Docker,并且用它来提高生产效率,解决某些场景下的实际问题,以及期间所涉及到的应用程序监控、版本管理、配置管理等问题,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国内有些互联网公司在自己尝试做,但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需要一个专业的供应商能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产品及服务。这也是为什么有容云全心投入这个领域,致力于帮助企业一起快速构筑企业容器云平台,这样可以让企业在 IT 创新变革的路上能少走些弯路、少趟些坑,让企业更好的按需而动。
T 客汇:目前,国内外 Docker 公司的竞争激烈如何?
马洪喜:目前整个容器技术领域,从国外来看,以 Docker、谷歌、CoreOS、Mesos 等公司为首,都在尝试定义「标准」,牵引用户,为未来分得更大块蛋糕做准备。因此已经初步形成了 Swarm, K8S, Mesos 等技术帮派。
相比国外来说,国内 Docker 创业公司还算很早期的竞争阶段。主要是以争夺客户和订单为主一。
根据 Docker 的适用特点,目前国内用户多以互联网公司以及对 IT 敏捷性要求比较高的金融、电信行业为主。在当前中国大的经济走势下,企业对 IT 灵动性要求越来越高,我相信中国容器的市场未来无限大。
虽然国内 Docker 生态圈将迎来一个红海的竞争模式,甚至是会出现恶性竞争局面,但我认为只要企业能够活下去,把产品和服务做好,就有机会获得未来的回报。
对于Docker公司来说,不是「为了 Docker 而 Docker」,而是通过捕捉用户需求「和」自我创新「来打造用户喜欢的产品和服务。」以应用为中心,服务好用户。
T 客汇:DockerCon2016 给您印象最深的是哪几点?
马洪喜:(1)Docker 公司自已开始重塑生态圈,希望能小伙伴共享蛋糕。
SwarmKit 直接集成到 Docker 1.12,这将对国内外容器公司产生一定影响。或许是迫于 K8S 的压力,或许是 Docker 的愿景很大,试图管理整个生态系统,并开始切换到注重盈利的经营模式。由此看来,一些以容器调度和 编排为核心的创业公司将受很大影响。在更远的未来,Docker 要做的业务可能更广,生态里的玩家要警惕自己的蛋糕要被吃走。目前,Docker 领域的创业公司,并不容易找准自己的定位,国内公司的业务需求场景比国外可能还要复杂,国内公司更应该看看用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2)Docker 在目前的版本中开始支持 Windows,给 Windows 原生支持。
Docker 带给 Linux 生态的优势,也会在 Windows 中体现。对 Windows 的改变会比对 Linux 的改变来得更猛烈。因为 Linux 在没有 Docker 之前,有其他的 Chef, Puppet 等工具可以实现高效和自动化工作。Windows 本身在这方向一直比较弱,Windows 管理员大部分还是依赖 GUI。如果能把 Docker 的优势带入到 Windows 世界里,这个冲击会是很大的,毕竟不少企业的后台业务还要依赖 Windows 的。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